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家长太粗心,把干燥剂当成药喂给孩子吃,结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7:12:00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康丽 吴星)干燥剂,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比如保温杯、保温壶、奶瓶之类的产品以及很多零食中,都有一小包干燥剂,起到防潮的作用。干燥剂外观与某些小颗粒药物相似,很容易引发误判,因误服、误食导致意外伤害。记者今日从长沙市第四医院获悉,该院新生儿科接诊了一个小宝宝,因为家长的粗心大意,竟然把干燥剂当成药喂给孩子吃了。

“医生,快救命,我们刚刚不小心把干燥剂当成药喂给孩子吃了。”5月10日晚上,一阵急促的求救声在长沙市第四医院新生儿科响起。

值班医生陈润芳迅速为小宝宝进行评估,并第一时间联系厂家,详细了解干燥剂的成分,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随后,新生儿科团队启动应急预案,为小宝宝进行洗胃,清除其胃内的干燥剂残留,减少毒素的吸收。

为了保护小宝宝脆弱的胃肠黏膜,新生儿科团队还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性治疗,防止进一步的胃肠道损伤;洗胃结束后,新生儿科团队还采取促排措施促进宝宝体内干燥剂残留物质的排出。

在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和精心照料下,目前小宝宝已经康复出院了。

长沙市第四医院新生儿科首席专家杨泽艳提醒,干燥剂外观与某些小颗粒药物相似,很容易引发误判。常见的干燥剂分为硅胶型(无毒)和生石灰型(强腐蚀性)两种,后者遇水释放大量热量,可导致食管灼伤、胃穿孔等严重后果。特别是对于新生儿及婴幼儿,他们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对有害物质的抵抗力较弱,一旦误食,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发现孩子误服、误食了干燥剂,家长一定要冷静,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明确孩子服用的是哪类干燥剂,大概吃了多少,然后再检查孩子嘴里是否还有残留。如果有残留,应引导孩子通过漱口吐出来。如果孩子年龄小,不会漱口,家长则可以通过干净的棉纱布,蘸水湿润后擦干嘴里的残留干燥剂,并观察孩子的状态,再根据干燥剂的属性紧急处理后送医。

杨泽艳提醒,家长及看护人员应提高警惕,仔细辨别家中物品,特别是药品与干燥剂等易混淆物品,应存放在不同位置,并贴上明确标识;对于婴幼儿常用的药品,家长应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并将药品存放在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确保安全;加强家庭安全教育,增强家庭成员的安全意识,特别是要教育儿童不要随意接触或食用不明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