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部分小区村庄名称由来和典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10:20:00    

#江苏头条#​#南京身边事#​#浦口区#​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自然村类

响堂村

因村落地处老山山谷,三面环山一面抱水,古时村民发现山谷回音明显,得名“响堂”。村内盛产栀子花,通过“响堂计划”引入艺术元素,成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代表村。


张巷村(张巷自然村)

以张姓家族聚居得名,明代形成村落,因地处交通要道(近京沪高铁和站前大道),保留传统农耕文化,近年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成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王骆殿社区(白马湖村)

清朝渔民王、骆两姓迁居白马湖岛屿,逐渐形成聚落,得名“王骆殿”。村内保留渔家文化,现发展为以水岛旅游为特色的传统村落。


林蒲村(乌江镇)

因当代草圣林散之故居“江上草堂”所在地得名,村民受其影响传承书法文化,现为“诗书画之村”。


孙垄子村(汤泉街道)

村名源于西周时期的“茶壶店遗址”,村民以制陶为生,近年活化陶文化资源,打造“陶乡”符号。


黎升村

明代黎姓家族迁居于此,取“黎民升平”之意命名,村内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军庙”。


竹榄村

因村内多竹榄树(一种本地乔木)得名,清代形成村落,现以种植蔬菜和苗木为主。


齐安村

取“齐心安居”之意,清代移民聚居形成,村内有“水陆尊王庙”,保留龙舟文化传统。


高湖村

因村落地势低洼、常年积水成湖得名,村民以水产养殖为主,近年发展生态农业。


吴山村

以吴姓家族聚居得名,村内有明代古井“吴山泉”,传说为仙人点化水源。


葫芦阵村

因村落布局形似葫芦,清代为抵御土匪设“八卦阵”得名,现以种植莲藕闻名。


尚保村

明代为驻军屯田之地,取“尚武保民”之意命名,村内有清代古炮台遗址。


社区及安置小区类

兰桥雅居小区(桥林街道)

- 原为安置小区,因靠近兰花塘社区得名“兰桥”,后通过“平安韧性小区”改造成为示范社区。


揽月山庄(江浦街道)

因北靠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取“近山揽月”诗意命名,2006年作为重点拆迁安置项目建成。


山河水花园(汤泉街道)

开发商以“山水相依”理念命名,定位高端别墅区,因业委会纠纷引发关注。


草圣书乡(乌江镇)

以林散之“草圣”称号命名,打造书法文化主题社区,设有书法培训课堂。


西埂莲乡(永宁街道)

因地处滁河西岸堤埂,盛产莲藕得名,现为荷花主题旅游区。


水墨大埝(老山北麓)

因村内古堰坝形似水墨画卷得名,现为户外运动基地。


佛手湖建筑群

因湖形似佛手得名,周边24座艺术建筑由中外设计师联合打造。


文化及历史典故类

将军庙(浦口村)

清代为纪念抗倭名将修建,庙内供奉“国公爷”,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陆尊王庙(义序村)

明代为祈求水陆平安建庙,供奉“水陆尊王”,庙内保留明代石抱鼓和壁画。


江上草堂(林蒲村)

林散之故居,以其号“江上老人”命名,现为书法文化展示馆。


茶壶店遗址(孙垄子村)

西周时期陶器作坊遗址,出土大量茶壶陶片,村名由此衍生。


桐月春至(响堂村)

艺术家万俊创办的老物件博物馆,以“桐花三月开”诗意命名。


产业及生态特色类

栀咖啡(响堂村)

以村内特产栀子花命名,成为网红打卡点,象征艺术与乡村融合。


大马营(响堂村)

品牌民宿,取自“老山马帮”历史,寓意回归自然生活方式。


村宴(响堂村)

由老村部改造的餐厅,保留传统“村宴”文化,提供乡土菜肴。


堂屋(响堂村)

原村史馆改建的会议中心,以“家族堂屋”为概念,举办文化沙龙。


荷藕基地(白马湖村)

因百亩荷花荡得名,开发莲藕汁、荷花茶等衍生产品。


陶乡工坊(孙垄子村)

以茶壶店遗址为依托,复兴制陶工艺,打造“陶文化”体验区。


其他特色村落

华光社区(江浦街道)

原名“华光村”,因清代华光大帝庙得名,现为城市化社区。


乌江社区(桥林街道)

因临近乌江(项羽自刎地)得名,传承楚汉文化,举办龙舟赛事。


黎升社区

由黎升村改制而来,保留“将军庙”民俗活动,如农历六月庙会。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指正和补充,小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