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惠州体育馆内绳影翻飞,掌声如潮。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残特奥会”)大众跳绳测试赛在这里火热进行,来自广州、中山、河源、揭阳四地的24名运动员以精湛的技艺和高昂的热情,展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作为残特奥会正赛前的关键演练,本次赛事全面检验了竞赛组织、场地设施、后勤保障等环节,为即将到来的残特奥会正赛奠定了坚实基础。
赛事组织严密 全方位保障运动员需求
本次测试赛由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惠州赛区执委会主办,残特奥会大众跳绳竞赛委员会承办。比赛共设置视力残疾组(全盲、低视力)、听力残疾组、智力公开组个人/双人计数赛,个人/双人花样赛等项目,共进行30场次的激烈角逐。来自广州、中山、河源、揭阳的四支代表队24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赛事承办方严格按照残特奥会标准,在场馆无障碍设施、志愿者服务等方面作了细致安排。场馆内的无障碍通道、防滑地胶、盲道指引等设施细致入微,确保运动员行动便捷;志愿者全程引导并提供针对性帮扶,获得不少运动员点赞。

运动员在参加双人计数跳绳赛。
运动员肖丽娟在获得个人花样赛第三名后表示:“惠州的场馆让我很有安全感,志愿者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人感动,无障碍设施也非常完善。”她提到,自己在校运会中接触到跳绳运动,因个人喜爱坚持至今,对能参加这次比赛倍感珍惜。
3100人次“小海豚”志愿者为赛事提供暖心服务
赛事完美落幕的背后,是3100人次的“小海豚”志愿者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服务。他们以“赛会+城市”双轨志愿服务模式,为运动员、观众和市民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广泛认可。

测试赛现场,志愿者指引帮助运动员参加比赛。
赛会志愿服务方面,711人次的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内外,为运动员、裁判和观众提供精准服务。从运动员检录、裁判协助、举牌引导,到出入口指引、酒店接待、看台服务,志愿者们分工明确,确保赛事各个环节无缝衔接。

医护人员为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众跳绳测试赛保驾护航。
为延伸赛事服务触角,惠州赛区盘活现有资源,设立41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2400人次的志愿者为市民及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赛事推广、交通劝导、应急救援、手机充电等全方位便民服务。
在体育馆正大门安检口和华贸暖心驿站,志愿者们准备了运动饮料、清凉糖水、水果、雨具等物资,确保观赛市民舒适便捷。站点还配备了急救药箱和应急装备,随时应对突发状况。“虽然不在赛场内,但我们的工作同样重要!”志愿者吴家敏表示,“志愿服务工作让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人沟通,也感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成就感。”
为提升市民参与感,组委会精心策划了“知识大闯关”游戏,市民扫码答题即可赢取纪念礼品,现场氛围热烈,成为场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跳绳作为优秀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发展至今,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因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运动价值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现代花样跳绳在传统跳绳的基础上融合街舞、武术、体操、音乐等多种现代元素,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集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观赏性、表演性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
残疾人跳绳项目作为一项兼具观赏性与健身性的体育项目,参与类别和人群不断扩大,运动水平逐年提升,已成为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的品牌性项目之一。2019年,第一次纳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项目。
据介绍,本次残特奥会大众跳绳项目测试赛设有视力、智力、听力3个残疾组别,按照竞赛规程有关要求,共设计数赛及花样赛2个大项11个小项的比赛。
来源: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实习生蔡蓝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