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历史的足迹,踏着时代的节拍,海安从6000多年前的江海文明中一路走来,岁月的积淀,让这里成为一片文化的高地。如今,作为享誉全国的河豚之乡、教育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海安放大资源禀赋的优势,深度推进文体旅融合发展,持续聚焦活动打造、场景塑造、项目建设等,丰富多元化文旅消费新场景,努力打造长三角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新兴目的地。

华艺扎染博物馆体验活动
依托资源优势,放大聚合效应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7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江海红色历史寻迹之旅”入选十大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在海安,一家家“国字号”“省字头”的景区景点,成为当地发展文旅产业的独特资源,并持续释放聚合效应。
海安青墩遗址博物馆系统展示新石器时代青墩遗址出土的陶器、骨器等文物;韩公馆青砖小瓦、穿堂四进,厅庑廊轩齐全,火巷回廊俱备,是现今保存完好且是不可多见的晚清建筑群之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再现当年华中野战军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成为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
生态资源也是海安文旅的璀璨明珠。滨海新区河豚庄园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发出集繁育研发、科普教育、美食品鉴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新通扬河生态区则以生态为基底,传承大运河漕运文化、凤山书院文化、历史名人韩国钧等江淮历史记忆,成为集创意、文化、休闲、生态于一体的运河景观风光带。
历史文化和生态美景相得益彰,为海安文旅融合发展绘出一幅迷人“画卷”。

“学霸康熙”主题特展
聚焦缤纷活动,释放消费活力
近年来,海安创新举措、深挖特色,让丰富多彩的文体旅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全力激发消费活力。近3年,共举办“江淮文化园新春灯会”等文旅促消费活动30多场次,“幸福海安·群星演唱会”、舞台剧等营业性演出300多场次,年均开展戏曲巡演30场、杂技巡演10场。
“五一”小长假期间,海安公共文化服务持续惠民,在商业街区开展18场各具特色的活动,为商圈集聚了人气;星湖001商业广场持续五天举办“穿越古韵·五一汉服狂欢季”、梦幻大马戏活动,点燃了假日文旅消费新活力。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海安市博物馆推出“学霸”康熙——康熙文物特展,展览由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等国内7家文博机构联合呈现,60余件珍藏文物首次集结,其中多件为首次公开亮相。展览首日引来市民、学生、游客纷纷打卡,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一波“文博热”。
海安还结合青墩遗址出土的麋鹿化石、“中国河豚之乡”等文化元素,在主要商圈推出“鹿鸣青墩”“河小豚”等网红拍摄打卡城市小品,在城市人流密集路段推出海安非遗美食墙绘,引发市民游客拍照打卡的热潮。

VR沉浸影院
打造项目矩阵,提升产业能级
海安坚持“项目为王”,以项目建设赋能文旅消费市场,聚力打造多元项目矩阵,提升产业能级,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大鲁阁潮玩运动汇江苏旗舰店、南通市华艺扎染博物馆自 2024年开业以来,凭借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创新的体验模式,人流量屡创新高。其中,作为展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扎染”的窗口,华艺扎染博物馆将历史传承与时尚创新深度融合,运用当代设计理念和数字化思维,构建出艺术与商业相融共生的文化IP空间。
最新落地海安喜润城的VR沉浸影院,为南通市内首家大型VR主题影院,影院依托尖端虚拟现实技术,观众可自由穿梭于虚实交融的场景中,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多维联动,实现“身临其境”的深度交互。《解密金字塔》《梦回大唐》《宇宙环游记》等一部部影片,让游客深度融入故事情节,打造出文旅消费新场景,为海安文旅市场注入全新活力。
此外,大生·鑫天地、上湖水上运动项目、秀水荷韵文化观光园等文旅产业项目正稳步推进建设,这些项目将串联起海安文旅产业发展的亮丽风景线,助力海安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通讯员 张振宇 王思宇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