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女子远嫁贫民窟求助回国”摆拍被拘,流量不是“法外之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8 18:20:00    

文/和生

(作者和生,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近日,一则“女子远嫁贫民窟求助回国”的视频引发大量网民关注、讨论。经调查,该视频为杨某江伙同其女友陈某心策划摆拍,并在与网友互动时,持续误导网民。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两人分别处以行政处罚。


短视频时代,虚假摆拍屡见不鲜。为了流量和利益,一些人无所不用其极,炮制出各种博眼球的虚假内容。此前,就有博主摆拍“骑手带患病子女跑单”“孕妇公园奇葩征婚”“商场保安徒手接住坠楼婴儿”等荒诞剧情,靠撩拨大众好奇心来获取流量关注。

如今,网络摆拍已经形成清晰的灰色产业链:上游制造人设、剧本情节,中游拍摄传播扩散,下游带货变现。当虚假信息充斥网络,公众的同情与信任被不断消费,真正需要关注和帮助的人反而可能被忽视。长此以往,不仅误导公众认知,削弱公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更可能会制造恐慌、煽动仇恨,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破坏。

就此次摆拍事件而言,视频中的女子妆容精致、衣着时尚,与贫民窟的环境格格不入,很多细节都经不起推敲。但就是这样一个漏洞百出的视频,却能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大量关注和讨论。这一方面反映出部分网民的猎奇心理和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平台在内容审核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平台规定原创虚拟内容需标注“作品系演绎”等相关字样,但很多账号却置若罔闻、无视规则,甚至故意误导网民传播、评论。平台作为内容传播的重要载体,应严把第一道关卡,加大技术投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视频内容进行精细筛查,识别虚假摆拍行为。同时,加强人工复核力度,完善举报机制,鼓励网民积极参与监督,对虚假内容及时处理,从源头上遏制虚假摆拍的传播。

需要强调的是,此类虚假摆拍、传播推广行为,本就触及法律红线。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虚假摆拍行为,还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次策划自导自演虚假视频,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彰显了法律的威严,也是对造假博流量者的一次警醒。

虚假摆拍视频之所以屡禁不止,究其根本还在于对于此类违规违法的行为,在监管、执法、惩戒等机制层面,没有形成长效震慑。对此,相关监管、司法、执法等部门也需以严厉惩处、及时曝光等手段,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力震慑,让虚假摆拍者引以为戒,引导更多从业者守住法律底线。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虚假信息屡禁不止,更需要加强监管力度。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明确,从严打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恶意营销乱象。此次对杨某江和陈某心的处罚,彰显了“清朗”行动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的决心。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任何企图通过虚假内容博眼球、谋私利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广大网民也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不要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