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年轻创业者将目光投向汽车后备箱,利用后备箱摆摊的模式很受青睐,“后备箱经济”也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消费体验。
街边移动的“甜品摊位”

张晓萌(左侧)和朋友搬运甜品 记者 马妍 摄
在新城区北郊公园附近经营后备箱甜品的张晓萌是一位“90后”姑娘,她白天上班,晚上和朋友开着私家车去摆摊。张晓萌表示,虽然辛苦但日子过得特别充实。
7月5日19时许,在北郊公园东侧夜市入口处,张晓萌和朋友打开私家车后备箱,展示出用保鲜盒装好的甜品。她熟练地戴好口罩和手套,当有人问价时便耐心地为顾客介绍。
张晓萌的甜品价格从十几元到二十几元不等,“我用的全都是优质水果,清晨去市场购买新鲜食材,再加上其他配料,成本不低。”张晓萌说,北郊公园附近挨着学校,每到夜幕降临,一些大学生会到公园溜达,所以在这附近摆摊生意还不错,一般情况下,当晚都会将带来的甜品卖掉,卖不掉的甜品她就犒劳自己和朋友。
“年轻人就应该有梦想,不要局限于眼前的生活,后备箱摆摊不需要高昂的租金和库存成本,适合资金有限的年轻人,通过这种方式,年轻人可以尝试不同的行业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张晓萌说。
飞机拍照打卡地的“移动咖啡站”

云泽晨在制作咖啡 记者 闫鑫 摄
在紧邻机场的腾家营飞机拍照打卡地,“后备箱经济”正以鲜活的姿态生长。云泽晨将汽车后备箱一掀,便是一个“移动咖啡站”:磨豆机、手冲壶、保温桶在有限空间里放置井然有序。
“从开店到摆摊,绕了十年还是回到咖啡本身。”云泽晨笑着搅动奶泡,语气里藏着对行业的熟稔。2014年,他系统学习制作咖啡,2015年开起实体店,后来转做酒馆,最终在2022年把事业搬进汽车后备箱。
云泽晨的后备箱里藏着对口味的包容。有人偏爱意式浓缩的浓烈,他便提前萃取蒸馏咖啡;有人钟情手冲咖啡的细腻,他便将热水沿着滤杯边缘缓缓浸润咖啡粉层……不同于固定店铺的局限,后备箱的灵活让他能随时调整配方。
咖啡香混着飞机引擎声漫开,有人捧着杯子站在围栏边等飞机,有人坐在折叠椅上和他聊咖啡,后备箱支起的小桌上,奶泡图案正随着震动轻轻摇晃。
夏天傍晚,凉风习习,在呼和浩特市街头,有许多和张晓萌、云泽晨一样的“后备箱摊主”,每一辆车的后备箱都像是一个微缩版的创意工厂——手作好物、咖啡甜品、日用杂物、古着服装、潮流配饰、潮玩萌宠……每一个后备箱都售卖着不同的产品,吸引着不同的客户群,“后备箱经济”不仅实现了一些年轻人的梦想,也让“后备箱集市”这一新兴经营业态在城市夜经济中绽放光彩。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马妍 李娟)
丨编辑:张英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韩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