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清晰的你》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江述阮清言的故事,看点十足,《唯一清晰的你》故事梗概:母亲哼歌的那个温暖画面再次浮现,却又仿佛隔着一层磨砂玻璃,愈发模糊。他感到一阵头痛欲裂。……。
江述的指尖在机械键盘上飞快地掠过,发出清脆的嗒嗒声,像一场密集的雨。屏幕上,光标在“十大年度烂梗回顾”的标题下闪烁,他却对着空白的文档怔怔出神。
窗外是城市司空见惯的黄昏,玻璃幕墙将夕阳切割成无数块炫目的金色,又冷漠地反射出去。写字楼里空调低声嗡鸣,夹杂着同事收拾东西准备下班的窸窣声响。
一切都和他过往一千多个工作日没什么不同。
如果忽略掉那个该死的、盘旋在他脑子里整整一下午的问题的话。
他猛地回过神,手指不受控制般地点开了一个常去的匿名论坛“海角阁”,快速敲下了一个帖子标题:
【理性讨论】有没有人记得十年前那首叫《忘忧曲》的歌?
帖子正文他写得很谨慎:“如题,今天和同事聊天突然提到,都说当年火遍大街小巷,旋律是‘噔噔噔-噔噔-噔噔噔~’,但我完全没印象了。搜遍了各大音乐平台,甚至翻了几年前的网络硬盘,找不到任何音源痕迹。是集体记忆偏差,还是我的记忆出了bug?求大佬解惑。”
点击发布,他松了口气,仿佛把一块烫手的山芋扔了出去,指望别人能接住。这种寻求群体认同来确认自身认知的行为,让他觉得自己有点蠢,但那旋律的碎片和巨大的空白感交织在一起,实在令人不安。
等待回复的间隙,他习惯性地点开社交媒体,刷新着热点。
#某明星疑似恋情曝光#
#最新手游公测#
#……
一切如常。世界喧嚣而有序,没人关心一首或许存在过、或许从未存在的旧歌。
直到他刷新出的一条新热搜,像一根冰冷的针,猝不及防地刺了他一下。
#《忘忧曲》集体失忆#
词条热度不高,排在尾巴上,但那个歌名像磁石一样吸住了他的目光。他心跳漏了一拍,立刻点了进去。
热门微博是一个粉丝不少的营销号发的:“奇闻共赏!今天好多人在问一首叫《忘忧曲》的歌,都说记得它十年前爆火,但死活找不到证据。有没有听过的朋友来描述一下?[吃瓜][吃瓜]”
评论区彻底炸了锅,分裂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
【**!我也记得!旋律是不是这样的……】
【对对对!我记得是‘蝴蝶组合’唱的!当年我妈天天哼!】
【楼上+1,我还买过他们的贴纸!但现在完全搜不到这个组合了!邪门!】
【???你们在说什么?根本没听过这首歌,也没听过这个组合。】
【+1,十年老网虫表示毫无印象,是新型病毒营销吗?】
【笑死,一群人的记忆被集体篡改了?《世界奇妙物语》看多了吧?】
【我是985语言学专业的,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这很可能是一种‘曼德拉效应’……】
争论不休,真假难辨。记得的人言之凿凿,甚至能哼出相似的调子、说出模糊的歌词;不记得的人则觉得对方要么是疯了,要么是水军。
江述的后背窜起一股凉意。
他不是一个人。
但这种“不是一个人”的感觉,并没有带来安慰,反而滋生了一种更庞大的、无声的恐惧。他像是站在一个寂静的悬崖边,看着脚下云雾翻涌,而身后是一群对此毫无察觉、依旧喧闹的人群。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试图用他做新媒体编辑的逻辑去分析。
曼德拉效应?一种群体性的记忆错误?可为什么偏偏是这首歌?范围有多大?
他重新切回“海角阁”论坛,发现自己刚才发的帖子下面已经有了十几条回复。
大部分是附和:
“楼主你不是一个人!”
“我也记得!但找不到任何证据,毛骨悚然。”
“妈的,我还以为我提前老年痴呆了……”
但其中一条回复被顶得最高,语气格外刺眼。
用户:Q
回复时间:3分钟前
“楼主,你的数据检索能力和你对流行文化的‘敏感度’成反比。‘噔噔噔’的旋律描述毫无信息量,十年前大火过的歌曲中符合类似节奏型的至少有二十首。另外,‘蝴蝶组合’成立于七年前,出道曲是《夏日泡泡》,从未发行过名为《忘忧曲》的单曲。建议先学会用基础搜索再出来‘理性讨论’,节省论坛资源。”
冰冷,精准,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技术傲慢。
江述的脸瞬间有点发热,是那种被当众戳穿错误的窘迫。他下意识点进这个“Q”的主页,一片空白,没有发帖记录,回复也寥寥无几,但每条都一针见血,怼得人哑口无言。
像个幽灵一样的毒舌专家。
他憋着一口气,手指重重地敲击键盘,回复Q:“既然大佬这么懂,不如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多人同时出现同样的‘记忆错误’?巧合?”
对方几乎秒回。
Q:“群体的愚蠢不需要解释,只需要观察和数据建模。或者,你更愿意相信是外星人洗掉了你们的记忆?”
江述被噎得说不出话。这家伙……
他关掉论坛,心烦意乱。窗外的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城市的霓虹次第亮起,勾勒出冰冷而繁华的轮廓。
他试图回忆那首《忘忧曲》,但脑海里只有那个空洞的“噔噔噔”的节奏和一片模糊的白噪音。与之相关的,是更私人的一段记忆——母亲在厨房做饭时,似乎曾随口哼过类似的调子。那个温暖的、带着油烟味的画面,因为这首歌的缺失,仿佛也褪色了几分,变得不确定起来。
这让他感到一种真切的恐慌。记忆构成一个人,如果记忆可以被如此大规模地、无声无息地抹除,那“我”还是“我”吗?
他拿起手机,想给一个同样记得这首歌的朋友发消息,却突然愣住。
屏幕上,他刚刚发布的那条微博……不见了。
不是被删除,而是像从未存在过。他的发布记录里没有,甚至他用另一个小号去搜索自己刚才的评论,也完全消失了。
与此同时,那个#《忘忧曲》集体失忆#的热搜词条,也悄无声息地从榜单上消失了。
快得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擦去。
冰冷的寒意顺着脊椎爬升,瞬间攫住了他。
这不是曼德拉效应。
这绝不仅仅是记忆偏差。
他猛地站起身,办公椅因为他的动作向后滑开发出刺耳的声响,引得旁边工位的同事投来诧异的一瞥。
江述没有理会,他抓起背包,几乎是冲出了公司。
电梯下行时,他不停地刷新着手机页面,网络上关于《忘忧曲》的所有讨论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那些几分钟前还争论得热火朝天的帖子、微博、评论,像阳光下的露水一样蒸发得无影无踪。
一种巨大的、令人窒息的寂静正在笼罩下来。
他站在车水马龙的街头,晚高峰的喧嚣扑面而来,却让他感觉更加孤立。每个人都行色匆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人知道,关于他们过去的一部分,正在被某种力量精准地、彻底地清除。
他抬起头,望向这座城市最高的地标建筑之一——那座造型未来感十足、通体闪烁着幽蓝色LED灯带的“忘忧科技”总部大楼。它静静地矗立在城市中心,像一座冰冷的纪念碑。
一个荒谬又可怕的念头不受控制地钻进他的脑海。
这一切,会和那座大楼里的东西有关吗?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显示收到一条新的匿名短信,来源是一串乱码。
内容只有简短的三个字:
“别深究。”
江述的心脏骤然收紧,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攥住。
他猛地回头望去,街上人流如织,每一张陌生的面孔都似乎暗藏玄机。
恐惧,像冰冷的潮水,终于彻底淹没了他。
他知道,他已经回不去了。那首失落的歌,像一把钥匙,无意中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深渊的门。而门的后面,有什么在等着他?
他握紧了手机,指尖冰凉。那个匿名论坛里,那个叫“Q”的毒舌用户的身影,在他脑海中变得清晰起来。
或许,那不是敌人。
或许,那是他在这片迅速降临的黑暗里,唯一能看到的、同样清醒的光点。
抖音爆款唯一清晰的你完整小说(全文阅读)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