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学先修课”送到中学校园,北航大中联动培育英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7 10:35:00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北京十一学校联合打造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与应用验证》大学先修课程圆满结课。作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大中衔接实践案例,该课程创新采用“高校教授授课+研究生助教指导+中学教师衔接”三维协同模式,为中学生打开了一扇触摸未来科技的窗口。

该课程于2025年春季学期正式启动,面向十一学校初三、高一年级学生开放。课程主讲人北航集成电路学院潘彪副教授,是国内人工智能芯片领域青年骨干,依托其团队自研的神经网络加速器(APU),课程首次将“大学实验室级”芯片设计课题转化为中学生可实践的项目,中学生能直接在硬件上实现神经网络部署。课堂中,图像风格迁移、实时口罩检测系统等趣味项目,让抽象的人工智能算法化为可见的科技作品,实现从理论到工程的无缝对接。

北航还联合十一学校,打造了第一个开设在高中的集成电路科创实验室,培养的学生入学北航集成电路卓越人才培养试验班。今后,北航与十一学校准备将此类课程延伸至集成电路设计、量子计算等更多前沿领域。

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构建大中衔接育人体系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学院组建“探芯筑梦”科普创新创业团队、集成电路大学生科普宣讲团,为中小学生讲解集成电路知识。学院智能微纳公共创新中心作为青少年科普实践基地,累计接待全国各地中学生科普活动5000余人,开展“教授进中学”讲座20余场。学院还举办了“探索未来科技、启航芯片之旅”高校营、首届少年科创之集成电路创意实践等系列活动,并借助线上平台,开展“与科学家面对面”“云探芯”等主题系列直播,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和冠欣